翌日清晨。
方陈彦把玩着佛珠,凝视着桌上的几包银锭,若有所思。
“你是说,昨晚你从床上找到了这些银子,你怀疑是这就是那几个下人丢失的财物?”
“是。”
张修站在他身前,一边仔细观察他的神情变化,一边点头应道。
然而方陈彦并未露出任何意外之情,似乎早有所料。
“好吧,我知道了。”
“此事就到此为止,你且先去国子监应付魏相公。”
他微微颔首,将此事随口揭过。
什么叫到此为止?
府中出了这种事,不查个水落石出,日后自己该如何与其他人相处?
张修皱眉道:“方总管,昨晚那几个人.....你不应该叫他们过来认领吗?”
方陈彦脸上有些不耐烦:“此事你就别管了。昨夜我已经叫他们收拾行李,今天一早就把他们赶出府去了。”
“什么?”
张修大吃一惊。
这.......
方陈彦斜了他一眼,淡然道:“那几人寻衅滋事,诬陷好人,惹得上下不得安宁。殿下府上岂能容得下这种恶仆?”
这话说的可谓滴水不漏,张修一时无言以对。
他隐约觉得方陈彦其实知道此事不是那几个杂役干的,赶走他们其实另有目的。
照理说,张修自己也是受害者,此时应该保持沉默才是。
但说到底,大家都是打工挣钱。杂役一个月的料钱最多也就一二贯,桌上这些钱一看就是那几人多年省吃俭用存下来的。
或许是为了娶妻,或许是为了买房,又或许是为了防老。将心比心,多年积蓄化为乌有,还连带丢了工作,不啻灭顶之灾。
张修心中有些不忍,犹豫了片刻,还是欠身开口道:“方总管,卑职觉得,此事多半并非那几人所为,您这番处理......未免太过。”
方陈彦仿佛早就料到他会如此。
他叹了口气,向后靠在椅背上,道:“你端的好心。可若昨晚他们从你床上搜到这个,你觉得他们会对你这般宽容么?”
张修心里明白,显然不会。
如果不是自己还算能打,换做他人,昨晚被他们当场乱拳打死也不是没可能。
“罢了,”
方陈彦见张修虽沉默不语,但神情坚定如故,便继续说道:“我这就差人去把他们几个追回来,安排到其他大人的府上去。”
张修微微一愣,随即躬身下拜:“总管厚意,卑职不胜感激!”
“行了,你赶紧去吧,魏相公最恨人迟到。”
“是!”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今日东西大街一路畅通无阻,张修赶到国子监时,倒比昨日还早上不少。
“荆大哥早啊!”
张修向门前昨日拉了自己一把的禁军壮汉打了个招呼。
荆嗣微微一愣,才想起他是谁。
他憨笑道:“现在离开门还有小半个时辰呢。”
“张老弟如此勤勉,在这国子监可当真罕见!”
国子监相当于中央学府,每年都有一定的名额可以不通过科举,向朝廷荐送国子生直接出仕。
所以汴京许多高官子弟会通过运作在此挂名,平日里于读书并不上心。
张修摇头笑道:“在下不过是雄州出身的一介小吏,和那些官宦家的公子哥可不好比。”
其实把亲校称作小吏还是略微抬举了。
实际而言,亲校一般干的是看家护院甚至做饭之类的杂活,与正儿八经的胥吏相比还是要低贱一些。
这也是托唐末五代时,亲校,或称亲军牙校过于抽象的福。
“雄州?”
荆嗣顿时起了好奇心:“张老弟你也是河北人?”
张修故作惊讶:“荆大哥也是?”
其实他心里早就清楚,五代宋初的河北路冀州荆氏,出过两个猛将。
一个荆罕儒,另一个就是荆嗣。
荆嗣点了点头:“俺是冀州的。”
张修笑道:“那在下和荆大哥可以称得上是老乡了。”
这话说的多少有些没脸没皮。冀州与雄州虽然都属河北路,但两地相隔四百多里,在古代几乎可以说是远在天边。
荆嗣自然猜不到张修有意巴结他的心思,于是顺着他的话随口问道:“老弟你这么年轻,怎么会来汴京过活?”
于是张修便跟他简单的讲了讲自己的经历。
“原来如此!”
荆嗣眼睛一亮,竖起大拇指大为钦佩道:“不愧英雄出少年。张老弟你可比俺强得多了!都说大皇子喜文厌恶,这么看倒也不尽然。”
他身后一个略显稚嫩的禁军一脸不服道:“叔,你怎么长他人志气,灭自家威风!”
“三年前你跟李节帅打辽州的时候,阵斩上百人,连北汉的刘无敌都险些丧命,哪就不如这小子了?”
张修心道:“阵斩上百人对你叔而言算个毛!你叔以后还有单人先登,脸接炮弹,率领一百人逼得上千辽军跳崖,五十骑夜袭上万人的契丹大营,杀敌七百自军不折一人的操作呢。”
每次读宋史读到荆嗣传,张修都忍不住感叹,宋初的猛将并不少,但像荆嗣这样敢死玩命的当真罕见。
更离谱的是,这人从乾德初年从军,五十年间身经一百五十余战,无不身先士卒,打满了宋辽全面战争中的所有关键战役,竟然还能一直活到大中祥符七年,差点把真宗都熬死了。
荆嗣回头斜了他侄子一眼,斥道:“什么小子?荆贵你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,轮得到你叫他小子?”
“俺总是跟你说做人要谦虚,你就是不听!才教你点功夫,寸功未立,尾巴就翘上天。人家十七岁都上阵杀辽狗了,俺十七岁都还在冀州当厢兵,你十七岁时呢?要不是俺把你拉来当兵,你就是个田间无赖!”
一番话把那少年说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,嘴里却嘟嘟囔囔的犹自不服。
“当个贼配军,谁稀罕似的.....”
“你!”
荆嗣气得脸色涨红。
张修急忙劝解道:“荆大哥,少年心性,不妨事。”
荆嗣叹了口气:“俺大哥去的早,剩了两个儿子无依无靠的。俺看他们可怜就都给带到汴京来,好有个照应。小的倒还好,这大的.....”
说着,神情有些郁闷。
张修趁机岔开话题:“荆大哥,你既然早立军功,为何会被安排到国子监做侍卫?”
荆嗣闻言,神色一黯,默然不语。
身旁另一禁军侍卫亦是神色黯然:“老弟有所不知,荆大哥他.....”
“处忠!别说了!”
荆嗣挥了挥手,打断了他的话。
看来这话题有些触及荆嗣的痛处,于是张修也就点到为止,不再继续刨根问底。
又过了一会,到了开门的时辰,四个侍卫拉开大门,张修向他们一一道别,然后走了进去。